Welcome to Millwoods Acupuncture Centre
 

首页
      English
Millwoods Acupuncture Center
102, 2603 Hewes Way
Edmonton AB,   Canada

Phone: (780) 466-8683
www.acupuncture123.ca


























 

 

治疗反应还是副作用

 

中医草药治疗或针灸治疗过程中,病人的病情会不断得到缓解和改善,但常常也有反而增重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会被认为是药物副作用,是下药不当,或是病人身体不耐受该药等。这种现象往往将病人吓跑,使医生觉得沮丧。

我们必须认识到,药物治疗或用针灸治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不一定是药物的副作用,也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医生在临床上必须掌握那些反应是药物副作用,而那些却治疗过程中正作用。有必要和病人尽可能的沟通,使病人有所思想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惊慌。当然,说是一回事,实践中又是一回事。分别这两种反应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本文不是教育中医师该如何作,而是提醒读者,如果您是病人,在采用草药或针灸治疗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就像你早已经习惯了西药的许多副作用一样,对于中医治疗过程中的反应不必过度惊慌。

一种情况是,服药后你可能会觉得身体出汗,呕吐,腹泻,尿频等。需要询问医生是否他在用中医的汗,吐,下法进行治疗。如果是,那这是他所希望的治疗反应。他是在通过发汗,催吐,增加大小便来排泄病邪。这几种方法都是以六经阴阳药证辨证的医生,即伤寒扶阳派医生常用的方法,特别是汗法,用得更多。但现在一般注重八纲五行脏腑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学院派医生用的就明显的少了,就是因为他们不愿意病人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所以用药讲究平和,不希望有药物导致的所谓的副作用。现在许多医生特别注重西医诊断,如果病人说他有高血压或心脏病,那这发汗的药就更没有人敢用了,怕发汗后增高血压,怕麻黄增加心律失常等等。他们畏麻黄,附子,石膏等草药如畏虎。加上这些年医生和患者的关系紧张,更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险惹火烧身。真不知这对患者和医生是福还是祸呢。我们用伤寒论的方子,遵循的是有是证用是药,该用就得用,绝不能考虑西医的诊断。常常是将中药按照中医本来的要求使用,这些要不仅不会增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心律,反而用药后本来高的血压,血糖,血脂,心律皆步步下降,应证了火神派的说法,现代许多疾病都和阳虚有关,而不是其它,连阴虚都不是。关于中医治糖尿病不能将之当治的观点我们以后有专文解释。

还有一种情况是药物进入体内后,增强了身体抗病能力,出现了排病反应。这些反应可以出现在用药初期,也可能出现在不断用药的过程中。表现为本来的病情似乎加重了。但是过了或多或少的几小时后,病情明显好转。这一点在我们的针灸治疗中太常见了。大约 5% 10% 的病人会有这种一过性排病反应。出现了这种现象,不必额外采取治疗,休息和稍多饮水,少进食就完全可以了。这种反应容易出现在傍晚,第二天早晨就基本消失了。

出现在不断用药的过程中的治疗反应,包括阳气蓄积反应和排病反应,庄严先生对此在他出版的《姜附剂临床经验》中有比较仔细的描述。阳气蓄积反应一般为身热。而之后的排病反应常是突然发生的痛,麻,痒等,突然的身体某局部热的感觉 (冷的较少),或突然鼻子出血,大便出血,更常见的是妇女月经量明显增加,等等。反应的表现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难以归纳总结,但有一点是,这种反应发生突然。病人常说 好好的,就莫名其妙的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不舒服。还有一点是,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常常是病人以前曾经犯过病的部位。如,病人现在觉得手腕痛,追问下知道他以前这个手腕曾扭伤过,好长时间没有犯了。如果病人不知道这一点,病人会以为治疗不当;而医生不知道这一点,也会以为自己用药过度了。容易发生这种治疗过程中排病反应的人往往是那些平素身体多病,病时好时坏,有时到了别人感冒而他连感冒都几乎没有了 - 身体太虚了。药物治疗对路,改善了身体抵抗力和身体本身的自疗能力后,身体自己会发动修复能力去一个老病一个老病的修复,修复到哪里就会有那里的不舒服。庄严先生注意到临床上诊断为寒实证的阴证病人比虚寒证的阴证病人容易出现这种阳气蓄积和排病反应。

判断到底是阳气蓄积反应还是排病反应十分重要。如果仍然是阳性还在蓄积的过程,需要继续或加大姜附类阳药的量;而如果是排病反应,即病情转化到其它经和脏腑,比如说转为三阳证(太阳证,少阳证,阳明证),都需要及时改变处方,变更治疗原则。这时,医生一定要判断明确,除非反应程度特别剧烈,病人实在难以忍受,否则,医生应坚持用药,甚至加大原有的药,一鼓作气完成全部治疗过程。否则,一旦犹豫不定,放弃治疗,将大大延长彻底康复的过程。这个排病反应的观点,上贤郑钦安先生,当今王正龙医生也都有专文论述。许多注重六经阴阳药证辨证的医生都有较多的同感,而注重八纲五行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学院派医生们体会和总结的较少。

除了以上两种主要情况外,就需要考虑是真正的药物副作用。当然,这时需要告诉医生,考虑是否换药方。